首页 >> 最新文章

如何防止战略新兴产业成为瞎折腾工程PMP

发布时间:2022-09-09 20:14:07 来源:源海五金网

如何防止战略新兴产业成为“瞎折腾”工程

??自温总理2009年提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召开的人大会议,国家更将其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自温总理2009年提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召开的人大会议,国家更将其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

但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国内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太顺利,正如温总理最近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所指出的,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是同步的。从这点看机遇是抓住了。但是从实施进展情况看,问题还比较突出。 当前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几个典型特征:部门政策制定者争论不休、各地方的产业实践冷热不均,而学术界则更多的是冷嘲热讽。

尽管各种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地方还是高度重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的,为此出台了若干规划,圈定了很多重点项目,一些地方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现象,大有全民跃进的态势。与实践的热火朝天不同,很多冷静的学者也在不断为战略新兴产业泼冷水,提出要依靠市场力量,政府不能干预市场。有人说,政府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干预和扶持是对其他产业利益的侵犯。尤其是,最近围绕比亚迪(002594,股吧)发展新能源汽车遇到的困境,众说纷纭,有人得出结论与政府捆绑出不了‘苹果’。有些网民甚至断言,当前战略新兴产业全面跃进是又一次瞎折腾。更有甚者,个别专家坚定地认为,凡是政府推广的项目、指定的产业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关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在经济学上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这方面的一般的经济学理论及模型可以说汗牛充栋,这不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本文也不讨论中央政府对战略新兴产业宏观决策的短长,而是重点分析地方政府如何作为,才能防止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劳民伤财的瞎折腾工程。

我们认为,由于战略新兴产业本身所具有的全局性、前瞻性、创新性、带动性,它既不同于传统产业,可以靠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投入获得规模增长,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若干产业的粗放型发展一样;也不同于一般的零星的新兴产业,自生自灭,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优胜劣汰。它体现的是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民族产业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长期战略。从中央政府角度,做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选择的决策是经过多轮磋商和充分讨论的,是基于中国较为雄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环境的,实施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是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将科技、人才、市场的优势集成转化为全面的产业竞争力量。因此,从承担战略使命的角度,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由于我国各地产业发展环境的巨大差异性,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将长期存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实行正确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略,不能采取大跃进的方式进行,更不能不顾条件千篇一律搞重复建设,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具有全局意识和长远观念,做好充分的战略规划和准备,迎接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中外学者早已经证明,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只是一种偏执的信仰而已,早已被中外的科学发展实践所否定和淘汰。

首先,政府的干预是应对市场失灵的需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商业模式及其产出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而且,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若干不可预测的陷阱,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单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自我修复的,例如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它们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市场本身可能无法给予企业创新足够的激励,需要政府弥补上市场失灵的短板。

其次,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战略新兴产业首先是创新驱动的,需要很好的创新环境,包括软、硬环境两个方面,这样的环境不可能完全靠企业自己的力量去完善。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环境(如交通便利条件、发展的地理空间、IT设施等),制度、文化等软环境,则显得更为重要,更需要地方政府打造和维护,这一点对区域发展高度不平衡的我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地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仍然老套路,通过土地、税收、金融、财政优惠措施争项目,拉投资,完全不注意对当地营商环境的打造,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要知道,硅谷地价是全世界最贵的地方之一,也很少听说硅谷企业能拿到政府的大量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但是,直到今天为止,硅谷仍然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创新热土,因为这里有着能够创业成功的良好的软环境。

再次,如前所述,战略新兴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新兴产业,它担负着强国、转型的重要使命,它不是短期的救急工程,而是长远的战略任务,不仅十二五,而且是更长远的战略安排,笔者坚定地认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成功之时,就是中国摆脱发展中国家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日。因此,地方政府有重要的责任。

那么,地方政府应该在战略新兴产业持久战中发挥什么样的恰当作用,做到既不越俎代庖,又不缩手缩脚,而是发挥建设性的能动作用呢?根据国内外区域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地方政府要正确地把握好如下角色定位。

争取宏观政策的支持,架起中央和地方企业沟通的桥梁

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国情决定了中央政府垄断大部分宏观政策资源,一般而言,地方企业是不能直接与中央政府对话的,宏观的政策也是通过一级级行政力量去贯彻、执行的,地方企业对宏观政策的诉求也往往只能通过地方政府平台逐级反映。因此,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在促进中央宏观政策和微观企业经营沟通方面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很好地理解中央战略意图,帮助当地企业最大限度用足、用好中央政策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一责任。实践证明,哪一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谈判能力强,哪一个地方企业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独特的国情,在短时间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上下沟通的责任极其重要。

例如,在发展光伏产业过程中,某些地方政府已经从给地、给钱的阶段发展到帮助当地企业争取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帮助,单个企业是很难拿到原本被国家级的科研院所所垄断的实验室政策的。

报时不如造钟

这是《基业长青》的作者美国学者科林斯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这本来是用来形容伟大的企业家的,意思是说,伟大的企业家不仅应该是亲力亲为的英明决策者,而且应该是一种机制创造者和领导者,他们善于发挥集体智慧、并将这种制度传之久远。科林斯强调了企业制度环境的重要,在企业形成优良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就像造钟,有了好的时钟,到时候它自然会准确报时。

我想,对于地方政府也一样,积极发挥作用绝对不仅是争项目、拉资金,更不是越俎代庖,用行政行为代替企业的自主决策,如很多开发区搞的拉郎配一样。地方政府造钟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形成一种健康良性的营商环境,让创业者、企业家最容易成功,尤其是形成特色的区域创新文化,这一点及其重要,例如,政府办事效率如何?廉洁程度怎样?制度是否完善、明晰?市场竞争是否公平有序?这些问题往往比土地优惠、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更重要。

在一个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地方,在一个等级森严、视企业为下级和鱼肉对象的环境中,在一个将招商引资视为关门打狗滑稽思维下,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更不可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而这些不良现象在若干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打造及其重要,千万条优惠政策,不如企业家的一次行动。我常以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和平时期的企业就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就如同战争年代拿军队当儿戏,不尊重英雄一样,是可怜、可耻的,最终下场是可悲的。

而且,从周期来看,之所以称之为战略新兴产业,是因为它们具有发展的长期性,一般不可能短期见效,立竿见影,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地方GDP和税收方面作出贡献、发挥效益往往是五年、十年以后的事情,这个发展周期与我国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周期相矛盾,但是,为地方产业发展的长远计,造钟远比报时重要。

扶植大企业,发挥地方产业的传统优势

大企业往往代表区域内的传统优势产业,它们不仅有创新的资源和实力,而且由于它上下游关联企业多,可以有更强的带动作用。

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将其和传统产业转型结合起来,盲目铺新摊子、另起炉灶往往风险很大。在优势产业和大企业上嫁接战略新兴产业往往是成功的概率更大。

优化区域性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产业聚集氛围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带动性,它不仅仅是指哪几类产品或者服务,重要的是打造全产业链优势。中外实践证明,只盯着产业的一个环节往往会受制于人,导致发展越快越被动。我国这方面的教训比比皆是,像钢铁产业,我国具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水平,但是铁矿石却被卡在几个跨国巨头手中,以至于整个产业的利润很大一部分要与这些原材料巨头分享,而日本的钢铁产业早在六七十年代就着眼于全球、悄悄地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因此目前可以做到高枕无忧。在高科技产业中,这样的例子更多,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元器件、基础性的软件、硬件、标准都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利润微薄、处处被动。当前很多地方上马的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也只不过是形象工程、政治工程,不掌握产业的核心关键环节,产业链不健全,这样发展下去会重蹈过去的覆辙。

因此,优化区域性产业生态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没有良好的上下游协作配套、创新的环境,产业聚集的氛围不会形成,即便短时间形成企业扎堆现象,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聚集区,只是利用了区域的某几项廉价资源而已,如人才,土地,当这几项要素价格快速上升的时候,这些所谓的扎堆企业会很快跑到别的地方去聚集。因此,如果不能形成有机的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的潜力不能发挥,产业升级优化的前景也不能保证。

为小企业、微型企业打造创业的沃土

有些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小企业更具有创新的活力。因为小企业往往是新技术的孵化者、新商业模式的引领者,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成都看早泄

温州比较好的阳痿医院

北京看鱼鳞病医院排名

青岛治白癜风哪家最好

常州花园医院妇科怎么样

友情链接